修鞋的王皮匠
\n文/何新
\n百姓生活离不得小敲小打的修修补补,在“狗吠深巷里,鸡鸣桑树颠”的背街,时常听到“磨剪子哟,戗菜刀”的吆喝声,给生活平添了些许烟火气。
\n街口的补锅匠,巷子中的便利店,以及那个打着“原二马路理发店”金字招牌的剃头铺,都成为当地老百姓15分钟生活圈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当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个跛子皮匠,修修补补“足下乾坤”,一生靠手艺吃饭的普通人。
\n跛子皮匠姓王。刚见他时,他不过是个40来岁的汉子,两只半人高的木箱子装满了补鞋用的工具。他腿脚不便,箱子不能担着走,就在箱子底部四角安装了滑轮,箱子拴上一根皮带,挂在肩上,顺着小区步道拖上拖下。补鞋匠“笨重”的工具是那台手摇缝纫机,铁质的,10多斤重,锃亮的机身是他的手多年摩擦而成。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满是油污的围腰,不知多少双陈旧的皮鞋在他的怀里革故鼎新,落下岁月的沧桑。
\n小区里的住户都照顾跛子皮匠的生意,一来二往,大家熟络起来,没事也喜欢坐在摊子边海阔天空般闲聊。跛子皮匠是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的,又因来自乡下不愿“吃低保”而决心自食其力的品德,让大家肃然起敬。
\n初来乍到的住户,都称他“跛子”,他笑呵呵的,从不生气,后来得知他姓王,客气的就称“王师傅”,不客气地喊“王皮匠”,他还是笑呵呵的。一次找他补伞,他把破伞平铺在地上,穿针引线,不足半支烟工夫,便将一把破得体无完肤的伞收拾得完好如初。我给他10元钱当工钱,是出于一种同情的表示,他坚决不收,说2元钱就够了。推来推去,很难为情,只好说今后多照顾生意,双方才下了台。
\n我原来居住的那个地方,10年间草青草黄,很多住户已迁往他处,另觅新居。如今,小区的梧桐树长高了,满院“笑看孩童逐飞花”的年代已成为过去,只有跛子皮匠仍在为小区不可或缺的生活添砖加瓦,一年360天风雨无阻,依旧守护着他的摊子,连同他自食其力的手艺与和蔼可亲的笑容,永远绽放在那块赖以生存的土地上,光辉耀眼。
\n(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)
\n版面欣赏
\n国内在线配资
天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